close

作者簡介

黃以剛 email: ikhuang@aol.com,專業醫學工程師,從事生物醫學科技工作25年,是氣功科研愛好者。現居住於加拿大,溫哥華。

 

練功者在氣功態或入靜態時,身體會引發多項生理變化並因此而對健康有諸多助益的事實已被廣泛的報導,然而對於氣功如何引發這些不同的生理反應,乃至如何治癒疾病的作用機制,迄今尚存有很多疑問,亟待科學研究的突破。本文作者從事醫學工程工作多年,認為心身交互作用的機制是解開氣功作用於人體機制的可能答案,而大腦的研究是解開心身交互作用機制的不二途徑。本文從腦化學與神經生理學的角度,試圖對氣功作用於人體的機制作一初步的探討。

 

最近讀到一則報導,台灣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的陳昌明醫師以腦部超音波量測大腦動脈血流,經由頻譜分析發現有靜坐習慣者在入靜後產生大量零點零四赫茲左右的低頻能量,而沒有靜坐經驗的民眾則毫無動靜。

 

根據陳醫師的說明,腦部的低頻能量與人體健康密不可分。由於人體腦部血壓與身體血壓有差距,正常人腦部有自我保健功能,可以隨時自動調節腦部血流,保持一定腦部血壓,不至因身體血壓變動而使腦部血流失去平衡。而腦部的低頻能量正是自我保健功能的指標,因此與腦部的健康息息相關。很多相關研究顯示,中風與腦部自主神經功能不全的患者,由於腦部低頻能量降低,導至腦部失去自我保護功能,使腦部更容易受傷害。這項研究說明靜坐與氣功確實能引發一些有益人體健康的生理變化,而這種氣功現象對醫學界來說並不陌生。

 

事實上自19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地就陸續有報導人體在進入氣功態或入靜態後會引發一種或多種的生理變化(1)(7),諸如人體的新陳帶謝,耗氧量,心輸出量,皮膚表面電流反應,動脈血中之乳酸濃度,以及腦波圖等都能量測出相當程度的變化。有些報告,如哈佛醫學院的赫班森﹝H. Benson(1)教授則早已證實冥想與靜氣功對因壓力而引發的慢性心身症,如頭痛,失眠,焦慮,高血壓等具有相當程度的療效。有些報告,如中國的馮理達教授(9)等則提及不少癌症患者因修習氣功或接受外氣治療而恢復健康的案例。

 

然而對於氣功如何引發這些不同的生理反應,乃至如何治癒疾病的作用機轉,到目前為止尚有很多解不開的疑點。這也是為甚麼很多科學界與醫學界人士對氣功一直存疑,甚至完全抱持否定態度的主要原因。如果我們希望向全世界推廣中國的傳統氣功,勢不能不去面對這個問題。

 

由於氣功是一種以意念為基礎的內向性心身鍛練法,因此很多研究者認為如對意識以及意念與人體生理的心身交互作用﹝Mind and Body Interaction﹞機轉不先弄明白的話,很難完全解開氣功作用的整個謎底。

 

雖然有不少人士(3)(2)認為人類的意念與意識並不全然來自大腦細胞的活動,甚至有人認為人類的意識可以獨立於人體之外﹝這方面的討論請參考葛羅夫的著作:人類意識的三層次,The Holotropic Mind等﹞。但由於最近心身醫學與神經生理學的研究發展,使越來越多科學家相信心腦合一的事實。換言之,大腦的研究是解開心身交互作用機轉的不二途徑。世界著名的神經生物學教授大衛費爾頓﹝D. Felten)(6)在一次訪談中特別指出;心與腦是無法分開的,事實上兩者是完全合一的。

 

作為一位醫學工程師又是氣功科學研究的愛好者,筆者一直相信如要在氣功與中人體科學上有所突破,大腦科研的突破將為主要關鍵。因此筆者最近幾年特別留意氣功與大腦有關的各種科研報告。以下僅是筆者的一點讀書心得,特整理出來以與關心氣功科研的朋友一同研究。

 

最近在日本與台灣都很暢銷的『腦內革命』(8)是一本對大腦醫學與人體健康有興趣的朋友頗值一讀的入門書。該書作者是出身於東京帝大醫學院的春山茂雄醫師。由於春山醫師自幼就接觸針灸,指壓之類的東方醫學,在他修習過西方醫學後,更能體會東方醫學的博大精深與東、西方醫學相互結合的重要。因此他一直棌用融合東、西方醫學的方法來治療病人並積極以現代醫學來解說東方醫學。在書中他特別介紹氣功與靜坐雖是一種古老的健身方法,經過現代醫學的研究發現,能在人體的腦部引發一連串的分子生物化學反應,而其中與人類健康最密切的部份就是『貝他內啡呔 』﹝Beta-Endorphin﹞的分泌了。

 

貝他內啡呔是人體重要的荷爾蒙之一,由三十一個氨基酸所構成。其分子結構與麻藥中之嗎啡很相似,因此亦有人稱之為『腦內嗎啡』。不過腦內嗎啡並不會像嗎啡一樣會造成人體中毒現象,相反的,它對人體健康有很多助益。

 

根據醫學的研究(8)(9),腦內嗎啡不單能緩和人體因壓力所造成的緊張情緒,而且能使人體白血球之一的天然殺手NK細胞活性提升而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因此在腦內嗎啡的作用下,往往使人體因免疫系統的增強而遠離疾病,常保健康。這說明為甚麼有些重症患者在練氣功後常常因為免疫系統的改善而使身體逐漸康復的例子。

 

長久以來,醫學界一直認為人體的免疫系統是個自律自主的系統,因此不可能受外界、甚至大腦的影響。然而費爾頓教授(6)在一次偶然的實驗中發現免疫系統的細胞與神經纖維事實上是相連結的,自此展開了『心理神經免疫學』蓬勃研究發展的一頁。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已相信,人體的免疫系統確實會受到大腦所分泌的賀爾蒙,如腦內嗎啡等的影響。由於靜坐與氣功能使大腦分泌大量的腦內嗎啡,因此醫學界已能逐步了解,為甚麼修習靜坐與氣功者會較健康的原因了。

 

關於靜坐與氣功能促使大腦分泌腦內嗎啡的事實已有相當多的科學證據,這方面日本醫學界研究最為熱衷。在去年第二期的世界生命資訊科學學報上曾刊載一位日本醫師Dr.Higucchi的研究報告(4),他將參加實驗的眾人分為兩組,一組是不練功的對照組,另一組是有練功習慣的練功組,在經過一小時的靜坐並檢驗兩組人的血液生化分析後,他發現練功組的腦內嗎啡濃度都普偏升高,而不練功的對照組則有的沒改變,而少數呈現下降的現象,兩組最大的差異比率達到百分之三十五。由於腦內嗎啡濃度的上升,會對人體的免疫力產生正面的作用,因此這項結果對研究氣功之治病機轉具有很大的意義。

 

事實上,一般被稱為腦內嗎啡的貝他內啡呔,不單能強化人體的免疫系統,而且也被醫學界認為是針灸止痛的主要原因。19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森率領一群西方醫學代表首次在中國看到針灸麻醉下的腦部手術時,大為震驚,一時造成西方醫學界紛紛研究東方醫學的熱潮。不過對於針灸止痛的神秘機轉則議論紛紛,爭論了幾十年。一直到十年前,經過許多著名科學家,如中國的張香桐教授,美國的李卓皓博士等長期的研究,現在已大致知道整個的機轉是由針灸的刺激穴位,瞬時由神經的傳達激發大腦的下視丘,使下視丘分泌腦內嗎啡,再由腦內嗎啡作用於神經而達到止痛的效果。真正產生止痛作用的是腦內嗎啡的功效。而氣功與靜坐已被證明可以使大腦分泌腦內嗎啡的事實,使醫學界也終於明白為何氣功可以有效治療各種慢性病痛(5)的原因了。

 

為甚麼氣功與靜坐能促使大腦分泌腦內嗎啡呢?整個作用機轉顯然尚待神經生理學和大腦科學的專家們繼續去努力探討,不過有些學者已注意到練功者在入靜時大腦前額區腦波圖的變化,可能具有相當意義。

 

1982年,中國的梅磊(10)以及數位研究腦部生物電位的學者,發現有些練功的受試者,在入靜時大腦前額區的腦波圖出現能量集中的Alpha波峰,而沒有練功的受試者則不明顯。由神經解剖學證實,自主神經中樞和下視丘(hypothalamus)通過丘腦內側背核與前額區發生聯系,前額區也可對邊緣系統與下視丘施加影響。而下視丘已被證實是分泌腦內嗎啡與許多神經傳遞素的主要器官,因此有些科學家認為,練功者在前額區所出現能量集中的Alpha波能刺激下視丘而使它分泌腦內嗎啡。

 

很明顯的,腦內嗎啡並無法解釋所有的氣功現象,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長久以來,這是第一次我們可以用科學的語言向西方醫學界說明中國傳統氣功的價值,並向他們解開氣功作用於人體的神秘機轉。這不論是對人體科學的研究或對中國氣功的推廣都是很有意義的。

 

嚴新老師曾經提示我們;『科學救氣功』,這句話很值得我們深思。當然嚴老師很清楚,以目前的科技並無法完全解釋所有的氣功現象,但只有將氣功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才能徹底將氣功與一般的神秘主義及怪力亂神完全分開,也才能讓氣功真正發揚光大。筆者一直深信,這才是推廣中國傳統氣功的正途,願在此與熱愛中國氣功以及關心氣功科研的朋友一起努力共勉。

 

參考文獻

1 Benson, H., The Relaxation Response (1975)

2 Grof, S., The Holotropic Mind (1993)

3 Goleman, D., & Thurman, R. Mind Science (1991)

4 Higucchi, Y., Endocrine and Immune response during Qigong Medit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fe Information Science, Vol. 14, No. 2, Sept., 1996.

5 Mayer, M.,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hronic Pain, Qi, Vol. 6, No. 4, 1996

6 Moyers, B., Healing and The Mind (1993)

7 謝煥章,氣功的科學基礎 (1991)

8 春山茂雄,腦內革命 (1995)

9 馮理達,現代氣功學 (1994)

10 梅磊等,氣功功能態腦波研究,自然雜誌4 : 662 (1982)

 

註:原文發表於1997年國際嚴新氣功科學學術研討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種賽鴿交流區2.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