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語言實在很耐人尋味。說到文學,大家常見的不外乎小說、散文、詩歌、戲曲等樣式,如果有人在小說散文戲曲方面的造詣達到一定程度或者有一些成就,我們就習慣的稱之為家,于是出現很多的散文家,小說家,戲曲作家等等。可是寫詩的人一旦成了名成了家,
中國的語言實在很耐人尋味。
說到文學,大家常見的不外乎小說、散文、詩歌、戲曲等樣式,如果有人在小說散文戲曲方面的造詣達到一定程度或者有一些成就,我們就習慣的稱之為“家”,于是出現很多的散文家,小說家,戲曲作家等等。可是寫詩的人一旦成了名成了家,卻沒得到“詩家”的頭銜,只是客觀的不能再客觀的被稱之為“詩人”——作詩的一個人,這是不是有點不太公平呢?
“家”和“人”的區別在哪里呢?
如果拋開語境,我們可以采取最簡單的理解:家里可以有很多人,人卻只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這么類比,可以得到一個滑稽的結論:詩人就只能是詩人,作家可以是很多面的。顯然,這種解釋毫無道理。
科學點,“家”在詞典里家有很多種含義,其中“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有豐富實踐經驗及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這個義項是專門用來解釋“作家”“小說家”中的“家”字的。而“人”再明白不過的一個詞,無須多作解釋。
這樣說,依然不能給他們名稱的差異找到合適的理由。也許,古人就是這么隨口一叫吧!就像某某叫張三,而某某則叫了李四。查查文學史,“詩人”一詞,戰國時就有了,何以為證?《楚辭·九辯》注釋說:“竊慕詩人之遺風兮,愿托志乎素餐。”這是“詩人”一詞的最早提法。從此以后,“詩人”便成為兩漢人習用的名詞,那時候的詩人在人們的心目中同樣是相當尊貴的,并不僅僅只是作詩的一個人而已。
而“小說家”、“散文家”、“戲曲家”則顯然是從“作家”一詞延伸而來,指以寫作為業者;從事文學創作有成就的人。但實際上“作家”一詞最早出現的時候,并不是和寫作聯系在一起的,而是管理家務的意思。(《三國志·楊戲傳》:“請為明公以作家譬之”)“作家”一詞轉變成現在的含意始于唐代。據北宋李日方撰《太平廣記》載:“唐宰相王好與人作碑志,有送潤毫(酬金)者,誤叩右丞王維門,維曰:‘大作家在那邊。’”這就是把在文學藝術上成績卓著者稱為“作家”的來由。
也就是說“詩人”一詞出現的比“作家”一詞要早,所以沿用了一貫的稱呼。
可見,是“家”還是“人”,和寫作內容和寫作者的水準沒什么必然聯系,是語言習慣造成的。
不過我覺得,深究稱呼的差異雖然沒什么實際意義,但稱呼里暗含的另外一層玄機卻不能說毫無道理。
一個小說家或者散文家,要想寫出藝術含量高的作品,厚重的知識底蘊、豐富的閱歷以及各種表達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文章創作的過程中,作者不僅要學會集合各種因素,而且還要用巧妙的構思這些因素天衣無縫的組合到一起,作品才能有生命力。就如同一個家庭,各個成員之間必須是相互包容相互關愛的,才能形成和諧的家庭氣氛,所以他們是“家”。而作為詩人,除了應該具備文學寫作、人文素養、先鋒意識等基本素質之外,更重要的還必須具備一個“人”的特質,那就是情感素質。因為詩歌是表達人類感情最有力的文學樣式,一個真正的偉大的詩人必須具有豐富、敏感的情感素質,才有可能寫出震顫心靈的詩句來。









嫌去彩站購彩麻煩嗎?網上就能買,鑫樂平臺網址,支持全國所有銀行及信用卡充值提款.鑫樂平臺長期加獎80%,返獎率高達90%.玩彩首選鑫樂彩票網:www.xinlewangzhi.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種賽鴿交流區2.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